庄闲游戏-
这不该是乒乓球赛场的结局。当何卓佳在决胜局10-9领先、手握赛点,当发球轮次握在她手中,当全场屏息等待最后一球落定——裁判的哨声,像一把刀,猝然刺破比赛的肌理。

没有即时判罚,没有警告提示。在多拍相持回合结束后,裁判才缓缓举起手:发球违规,罚一分。10-10。赛点,被一纸判令凭空抹去。
这不是判罚,这是一场“迟到的处决”。裁判为何不在发球瞬间鸣哨?为何不在违例发生时果断裁定?偏偏在回合结束、在运动员心跳与胜负悬于一线之际,用一记“回马枪”改写结局?规则本应是利剑,却成了暗器。

更令人愤懑的是,当何卓佳与教练杨广弟要求启动视频回放——全运会明文明定保障的申诉权利,竟被裁判冷冷拒绝。科技本为公平而生,却在此刻沦为摆设。若不敢以镜头直面争议,所谓的“系统”不过是遮羞布!
而背后暗影,愈发扑朔:裁判被曝来自上海,与对手陈熠同属一省,却未依例回避;上海队选手发球违例仅被警告,何卓佳却遭直接罚分——尺度不一,公信何存?

我们见过运动员输给对手,但没见过输给裁判的“神来之笔”。我们见过赛场落泪,但何卓佳的崩溃尤其刺心——一个常说“哭也是一天,笑也是一天”的乐观者,却在赛点被剥夺梦想时泪洒赛场。那不只是委屈,是一种信仰的崩塌:我拼搏至此,为何赢不过一只不公的哨?
有球迷怒吼:“运动员尊重裁判,但裁判是否尊重了运动员?”当判罚时间成谜、回放系统沉默、地域关联暧昧,我们不得不问:全运赛场的公正,究竟挂在规则纸上,还是系于某些人的一念之间?

这场比赛,最终以陈熠13-11逆转落幕,河北女团2-3憾负。但记分牌定格的结果,抹不去一个问号:如果公平需要被“争取”而非“赋予”,体育精神,还剩下什么?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